English

“鸡窝”里频频飞出金凤凰

——记贵州省思南县穷县办教育的事迹
2000-02-0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柳路 通讯员 杨俊波 我有话说

地处偏僻的贵州省思南县,被重重大山围困,全县人均财政支出只有113元,是贵州省最穷的县,也是国家级贫困县。然而,与经济贫困形成巨大反差的却是近年来该县教育的长足发展。从1991年至今,该县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近万人。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注,并把这种现象称为“思南现象”。

“再穷不能穷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”,这句话早已成为思南人的共识。为保证教育经费的全额到位,县委、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,逐年增加。1998年,因烤烟生产计划调减,县地方财政收入比1997年下降11%,而对教育的投入却比上年增长了近8个百分点。去年,全县党政干部工资时有拖欠,但所有教师的工资却按月发放。县委、县政府还加强了对教育附加征、管、用的监管力度,严格执行“乡收县管乡用、统筹安排,财政监督”的制度。

为弥补资金不足,该县教育部门在全县范围内,积极倡导勤工俭学,自力更生建设文明校园,广泛开展“尽自己所能,修一条路、一个厕所、一个花园、一块操场、一个校门、一堵围墙”的活动,并先后树立了瓮溪中学、许家坝、塘头两个镇的中心小学为文明学校的典型,以带动全县的文明学校建设。1998年以来,全县勤工俭学投入校园建设的资金达600多万元,师生义务投工投劳3万多个。该县还积极争取到了世界银行贷款330万元,加上自筹资金,两年多来共建校舍近12万平方米,新修操场164个,校门94个,花园523个,水泥道路2.6万平方米,围墙1.5万米等,共购置了价值4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和图书,大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和环境。如今,在思南县,最好的楼房,最美的环境,毫无疑问是学校,是校园。

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,思南县挤出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师资队伍建设中去。1996年以来,全县共选派70多名教师到省、地两级教育学院学习,980多名教师参加函授学习,450多人参加高考自学考试。目前,全县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2.9%,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7.9%。为了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,该县教育部门还不定期举办校长培训班。全县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,教师聘任制,竞争上岗。

在思南县,尊师重教蔚然成风,涌现出一大批为筹集办学资金四处奔走的乡、村干部,许多村民不要报酬,义务出工修建校舍。就连外出打工回家过春节的打工仔得悉学校款项有缺口,也慷慨解囊,捐出了自己的“血汗钱”。正是在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,早在1995年,思南县就被评为“贵州省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单位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”,1999年顺利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“双基”工作评估验收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